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
第二课堂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第二课堂 >> 正文



【自律·耕读研学】沿历史足迹,探寻农耕文明之美
日期:2023-07-03 作者:黄唯益 陈艳 李熙涵

“乡村不仅要塑形,更要铸魂”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“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”。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。

为进一步全面助力乡土文化振兴,大红鹰dhy2288“自律·耕读研学”实践队于2023年6月27日前往成都市新津天府农博园农耕文明馆,通过深入研讨三大主题展,探索激活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,推动乡村文化振兴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。

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解说了古蜀地区水稻种植技术的改良——两稻杂交,讲解中提到,这一技术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百姓的温饱问题,自此,商业才逐渐在民间发展起来。

随后,讲解员又以现代脱贫路上遇到的重重困难为主题,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了脱贫攻坚战的着重点、关键点以及突破点。

实践过程中,队员探讨了唐代田土制度的优劣点,认识到了这项制度与当时的民情的契合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,并学习到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。

通过参观改革开放时期的系列图片,同学们了解到,当时国家既紧盯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,也极其注重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的培育。

在参观现代第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营企业“希望集团”的发展史时,队员们看到了农业的完善化、规律化、自动化发展对于改善农村生活质量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显著作用,能将更好地打造现代化乡村,让乡民足不出乡,就能看到现代化、感受现代化、享受现代化。

参观过程中,队员们还积极讨论了巴蜀之地耕田的排列类型,并达成了一种共识——梯田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凹凸不平的耕地,还能够美化耕种环境吸引游客助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,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。

活动最后,队员们深入交流了各自的感受,并纷纷表示要更加刻苦学习,练就本领,为祖国的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,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,要“川”越贫困、“蜀”写传奇。

(编审/张子萱)

版权所有:大红鹰dhy2288 - dhy大红鹰在线客服 

 地址: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机场路10号  ICP备案号: 蜀ICP备05017906号-1  网站管理